95年的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 95年的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迎来了95岁生日。
2016年7月1日,在纬达公司党支部书记张文彬同志的统筹安排下,组织委员付刚同志的带领下,党支部一行13名党员于2016年7月1日早上开始了为期两天的“红色之旅”。
他们先后来到了林州市红旗渠景区和最美乡村之首——新乡市辉县沙窑乡的郭亮村。讲解员为他们详细介绍了上世纪60年代林州举全县人民之力战太行的风雨历程,历经10个春秋酷暑,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旗帜,插在太行之巅。十易春秋寒暑,红旗渠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战天斗地,紧随时代步伐,她见证了红旗渠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历程。郭亮一游,让大家记忆犹新。郭亮村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他们所有人。大家认为挂壁公路是郭亮人征服自然的印记,不禁赞叹旷世奇观,向英雄的太行山人民表达他们深深的敬意。
通过为期两天的“红色之旅”,每位党员同志都有着不同的感想,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的感悟吧!
刘 鹏:
林县人因“摆脱缺水”的共同夙愿,历时10年,修建了长达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郭亮村人因“走出大山”的共同渴求,历时5年,在绝壁峡谷中修建了长达1200余米的挂壁公路。他们用事实告诉我们——唯有目标一致,团结奋斗,坚持不懈才能创造奇迹。
李毅夫:
红旗渠和郭亮精神是中华民族战天斗地、团结拼搏的丰碑,是激励我们干事创业的巨大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和基层职工,我一定要把这样的伟大精神贯穿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实践中去,立足本职工作,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赵潇奇:
林县人为改变十年九旱的命运,10万人奔赴一线,20万人后勤保障,历时10年修建了“红旗渠”。郭亮村人5年修筑了“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的“郭亮洞挂壁公路”,令人震撼的工程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赵国峰:
我将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扬郭亮人“自强不息”精神,红旗渠“艰苦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立足岗位,干好工作,为纬达公司再立新功!
刘国良:
在党的95岁生日来临之际,公司组织我们去红旗渠参观学习,记忆尤深的那口井盖,被麻绳拉磨深深的痕迹,吃水多么的艰难,但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发扬红旗渠精神,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
李雅净:
游郭亮村,观红旗渠,巍巍太行峡谷深邃,红旗渠、挂壁公路、郭亮洞创造了人间奇迹。现代版的愚公移山精神无时无刻的提醒我要勇敢前行,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李 莉:
人深刻体会到现状的痛苦,有迫切改变现状的愿望,在先进人物的带领下,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无私奉献。我们应该发扬老一辈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最终我们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寇宝丰:
七一红旗渠之旅,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深悟党的力量无穷尽无极限,塑造新时代“人定胜天论”;七二郭亮之行,步行1.5公里,步步迈出先辈之艰辛不易,深感组织力量之强劲,无往而不胜;路漫漫其修远兮,确权工作任重而道远,同志必将坚定信念攻坚克难,打确权完美胜仗,向组织提交完美答卷,为群众奠定土地权利保障尽献一份力!
白 云:
红旗渠参观学习回来,发同学圈,一个大学同学说,他也刚参观回来。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动员令,“林县县委发动群众说,大干三个月,五一完工献礼。”结果一干就是十年,死数百人......唉!同学评价说。
他的观点,让我一愣,不知如何反驳。
细想想,在那个手拉肩扛的年代,渴了饿了吃馍喝水,读毛主席语录,十年的艰辛换来的是一张奖状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唯有精神。他们坚信,一镐一锹,日复一日的劳作,终能换来清水长流的幸福生活;他们坚信,人定胜天;他们坚信,愚公能移山,林县人民也能引水而来;乐观,顽强的精神支撑着林县人民,在积年累月的艰苦劳作中,不气馁,不放弃,最终完成的这一壮举,引得清水常流,福泽后代。
人还是要有点精神,如果没有,或许,红旗渠修建的设想,就是个天方夜谭;或许在修建过程中,就知难而退了。人还是要有点精神,才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梁衍丹:
新中国的奇迹,中国的红旗渠,当你们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凿开出一条“人造天河”缓解了当地吃水,种植干旱问题时,我感慨,这就是中华民族拥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民族是我的祖国!学习精神,为纬达公司献出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