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达文化
公司简报党团建设文化生活公司之星
公司简报

2014年第10期公司简报

2014年第10期

    为缓解工作压力,增进员工交流,激发工作热情,9月中旬,纬达公司组织员工分批集体外出旅游,分别赴九寨沟、宁夏等地游玩。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公司非常注重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坚持把每年省外旅游作为员工的一项福利,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打造和谐企业。公司根据年度工作的总体完成情况,每年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人员,制定方案,征集意见,联系旅行社,确定旅游线路。
    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有这样一次机会暂时放下手中的事,远离日常的生活环境,来到或名山大川或人文古迹的旅游胜地,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领略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愉悦了心情,缓解了压力,增长了见识。享受这样难得的心灵假期,大家情绪十分高涨,非常开心。旅游过程中,同事间通过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增多了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近了彼此间的感情,营造了团结和谐的团队氛围。
宁夏——塞上江南
   2014年9月24日至9月28日,第二批旅游人员乘坐火车共赴壮美的宁夏,一路上大伙都情绪高涨,按耐不住想揭开宁夏那美丽的面纱,一夜的火车终于按时抵达银川,在地接导游余导的带领下我们先在回民餐馆吃了简单但丰盛的早餐,饭后就立马坐大巴车前往景区,路上余导一直为大家介绍宁夏的文化,简单的几个字可以概括宁夏的全貌,那就是“两山一河”、“两堡一城”、“两沙一文化”。两山指的是贺兰山和六盘山,一河就是黄河,‘天下黄河赋宁夏’,祖国的母亲河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两堡一是镇北堡,二是中国工农红军最后三军会师的地方——将台堡,一城就是古老的长城。两沙指的是沙湖和沙坡头,一文化就是古老的西夏文化。
    第一站来到了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贺兰山,这里的岩画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古人通过在石器上刻画不同的形象和符号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

贺兰山下合影

仔细聆听解说员讲解

第二站:镇北堡影视城 

    镇北堡影视城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是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红高粱》、《黄河谣》、《牧马人》、《黄河绝恋》、《老人与狗》、《大话西游》等在国际电影舞台上获得殊荣的电影都是在此拍摄的,至今影视城中还保留着当时的拍摄场景。

    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的珍惜,等到失去后,我才后悔莫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老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对那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   

打倒特务,共产党万岁!
段师傅卖菜
第三站:“沙湖风景区”和沙坡头

    沙湖——一半是湖水一半是沙漠的地方,这里的沙山、碧水、芦苇,互相映衬,别有情趣,大有“塞外胜江南”之势。芦苇独特的形态,更是沙湖的一绝。

    怀着美好的憧憬,他们踏足在宁夏远近闻名的沙湖。刚进景区,就仿佛闻到了湖水的清新味道。时值金秋,湖边的芦苇已经渐变金黄轻盈,芦苇花随风飞舞,好有诗意。我们坐上船,穿行在芦苇荡中,一阵阵清风拂面而过,耳边却留下沙沙的响声,心旷神怡。

    奔腾的黄河穿峡越谷,从黑山峡流入中卫境内,至沙坡头一个急转弯,改其汹涌而为平缓,造就了神奇的自然景观--沙坡头景区,由此开创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辉煌历程。

景区门口留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传统和现代交融的众多游乐项目新颖独特,极富参与性;滑沙听钟、坡底戏泉,物我两忘,其乐无穷;黄河弄筏,追波逐浪,古朴自然,有惊无险;乘“天下黄河第一索”飞越黄河,挑战自我,惊险刺激;古老的木帆船、赤背的纤夫,再现了逝去已久的岁月;沙雕、沙疗、沙浴和沙漠球类,融智慧、趣味、知识、健身为一体;骑骆驼畅游沙漠,体验沙海轻舟之浩渺,观大漠日出日落之壮美;夜宿大漠营地,观星赏月,品味沙漠月夜之神秘;住帐篷,燃篝火,饮酒吃肉,狂歌劲舞,回归自然,无拘无束…… 

 



黄河大桥

滑沙场

    从上而下,有五道很陡的滑沙道,大家先乘黄沙坡边的人工电梯直上沙坡顶,到达沙坡顶,回头看看,眼下就一片黄沙,一条黄河,只有河边有一片绿色的草地,也就是北方人称的绿洲。

沙漠里的绿洲

沙漠里的骆驼队
第四站:通湖草原、腾格里沙漠

献哈达留念

沙漠里的骑行者

太刺激了!

 热情而盛大的篝火晚会

最后一站:水洞沟风景区(一个有水有洞有沟的地方) 

    今天的水洞沟景区可谓是宁夏自有人类活动以来至明朝的历史缩影,这里有三万多年前的石器与化石,有明朝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亦有曾在防御明代鞑靼、瓦剌入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藏兵洞。在水洞沟游览,你会不自觉的为古人的非凡智慧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景区建了几十年前的农家小院,称为“张三小店”,据说曾经接待过发掘水洞沟遗址的外国人,名闻遐迩。一些旧式家具,废弃的马车和农耕工具,引起大家的兴致。小院周围搭建了几座茅草棚,象征古人类居住场所。草棚外有两女一幼,模仿古人类,身穿兽皮样的衣着,蓬头垢面,表演钻木取火,引得大家纷纷上前合影留念。

    水洞沟景区相当辽阔,景点间往来,用机动渡船,装饰五彩斑斓的畜力车和拖拉机运送客人。当地导游戏称为“马的”、“骡的”、“驴的”、“驼的”、“拖的”,颇有新意,也渲染了黄土文化的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驾驭车辆和船舶的农民,少言多笑,温和友善,无现代社会的功利气息。体现了西北黄土地人民的憨厚和朴实,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旅游归来,大家互相交流各自的见闻、感受,随后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岗位工作中,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